为什么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5分钟读懂一本书,今天读走出黑森林。推荐给每一位正在经历人生低谷感到迷茫纠结的人。
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世俗眼中的功成名就,还是内在不断成长与丰盈的自我?如果你也曾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本书一定会给你启发。书里,陈海贤博士把人生中那些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的转折期比作一次走出黑森林的探险。这个黑森林的说法源自神话故事,无论是被命运召唤还是主动选择每个人,迟早都会走出熟悉的安全地带。进入神秘未知的森林,在其中经历蜕变,最终找到真正的自己。凭借18年自我发展与家庭治疗心理学的积累。和超过8000人次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陈博士为我们描绘出一张清晰的自我转变地图。包括四个核心阶段,响应召唤告别旧自我,踏上新征程,获得新自我。在面临困境时,引导我们重新认识自我,一响应内心召唤,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每段转变的起点,先思考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陈海贤指出,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背后有两股力量,过去的经验和自我的意愿。过去的经验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累积印记,是习惯经历背景的总和。而自我的意愿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驱动力,那种我想要什么的渴望推动我们跳脱固有路径。去尝试,去改变,去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这些我想要的背后,其实都指向一个更核心的追问。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真正认清这一点,才能做出忠于内心的决定,否则就容易陷入迎合外界随波逐流的状态,渐渐迷失自我。书里说,我们的内在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潜藏着多个自我的种子。有渴望稳定的那个你。有梦想冒险的那个你,他们彼此竞争,当你有意识的关注滋养其中一个。他就有可能成长为坚实的自我,反之则逐渐凋零。因此,面对内心的渴望,需要主动倾听,放大他的声音。而培育新自我并非一蹴而就,他需要一个容器。容器是一个可以拖住变化的安全空间,可以是特定的时间段,一段关系或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让新旧自我共处磨合,从而孕育出更清晰,更真实的你。比如,当你工作受挫,职业瓶颈时。允许自己再试半年,这段时间就是你的容器,既有退路,又容许它坚持。当你最终突破瓶颈时,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可见在人生的转型阶段,给自己创造一个容器。就是在违心自我的诞生铺路那里,没有催促,只有允许让你慢慢看清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二穿越黑森林。在不确定中开辟新世界。当内在力量日益增强,而旧自我与新自我的张力超出容器所能承载时,我们就会迎来关键的一步。做出选择告别救我。走进黑森林,黑森林这一隐喻揭示了转变旅程中两大核心的不确定。以使对事件的不确定性,过往生活或许稳定可控,但踏入黑森林后,一切充满未知。后果难以预料。二是对新自我的不确定性。我们渴望改变,但焦虑也会让我们退回熟悉的旧模式。比如结束一段不满意的关系后,又下意识寻找类似的对象,因为熟悉感比未知的探索更安全,而我们对新自我还不够信任。那该如何穿越这片黑森林?书里给出了两个关键建议,一是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性。当失业分手等让生活节奏崩塌,我们需要人为的建立一些稳定锚点重建掌控感。比如一位来访者在离职后靠每天遛狗这一固定行为找回了生活节奏,养花养宠物。固定时间,看书等看似琐事也能在混乱中带来秩序。二是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而非结果。不确定时,我们常因担心结果不如预期而陷入停滞,但真正能掌控的是此时此刻的每一步。就像下棋不确定能不能赢,但每一步都要走好过程中的学习与体验比一槌定音的结果,更值得投入。要真正穿越黑森林,实现从混沌到重生,还要迈好三步,第一步做出选择。选择意味着投入,同时意味着放弃。很多人因害怕失败,害怕失去而迟迟不敢选择。结果停留在原地,只有真正做出选择,转变才能开始。第二步,终于承诺。选择之后就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书里提到一位来访者,她在婚后不久面对丈夫生病,婚姻矛盾的重重困境。最终选择陪伴并承担责任。这个决定反倒带来平静,也让关系更亲密。第三步,从当下出发,创造新可能。书里有个案例,一个老板在教培公司即将上市时。行业巨变让一切归零,他1度陷入迷茫,但最终选择接受现实,从混乱中重整丝路。重新在新局势下找到突破口。穿越黑森林不是一次简单的逃离,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更新。他要求我们拥抱不确定。直面未知,也在每一步行动中慢慢走向新的自己。三,踏上新征程,用旧经验书写新故事。当我们回应了内心的召唤,穿越了那片黑森林,新自我便开始萌芽,踏上全新的旅程。值得注意的是,新自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扎根于旧自我的土壤。因此,整理旧自我的根源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过去积累的经验,能力,才华等重新整合。让他们在新的生活场景中发挥作用,成为新成长的基础,在新的征程中,我们也需要领路人的支持。他们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转变。书中提到两种关键角色。第一种榜样可以是真实人物,也可以是虚构角色,你可以问自己。我想成为谁,我被对方哪些经历打动,如果他处在我的处境会怎么做?榜样能带来方向感和勇气。第二种导师。是现实生活中的引导者。当我们进入一个全新领域,常需要学习陌生的规则与技能,导师能给予我们切实的帮助和路径指引。有了这些领路人的陪伴,我们在转变路上的步伐会更坚定。最终还需要完成一个关键的内在跃迁。从外在评价体系转向自我评价体系。过去我们习惯用社会标准来衡量自己,如财富,婚姻地位等。但真正的转变是开始,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核心来定义人生,而不是活在他人期待里。这不仅是心理成长的标志,更是通往内心自由的起点,认识自己是一种生活态度。别让忙碌掩盖内心的声音,真正的成功也许不是获得多少外在成就,而是挣脱定义,勇敢活出真实的自己。而这正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原因。